BOB半岛汗水书写平凡日 经纬织就大河安
发布时间:2025-07-10 18:28:00

  BOB半岛清晨卯时,当郑新黄河大桥上的高铁如同银梭般划过天际,黄河北岸的双井控导工程管理班,已如往常般醒来。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抢险,有的只是调水调沙期间日复一日的坚守与监测。这里有下沉一线带班的科级干部王坤,驻扎班组锻炼的青年干部吴刘飞,与他们并肩的是双井控导工程管理班默默耕耘的一线黄河职工。暑气蒸腾的七月,即使科技赋能的翅膀愈发有力,汗水依然是这片堤坝最真实的注脚。

  王坤走进值班室,“小吴,准备启动无人机,先巡航一遍,确认各坝岸整体情况。”他对正在整理装备的吴刘飞说道。这双灵活的“钢铁之眼”,此刻是他们感知全域的第一道哨卡。吴刘飞迅速整理好装备。“好的,王科长,刚才李班长他们也去看水尺了。”他熟练地打开电脑,准备记录待会儿的水情数据。

  与此同时,看水尺的班长李文军和小陈,已经踩着露水走向各自的点位。烈日未至,但河水的潮气裹着热浪扑面而来。他们手持记录板,精准观测、大声报数,汗水悄然浸透了后心。很快,吴刘飞操控的无人机升空,沿着预设的巡航路线飞行,高清影像开始实时回传。他一边看着屏幕,一边将李文军他们报回的最新水位数据记录下来。传统的人工作业与现代的空中侦察、数据传输在此刻紧密衔接。

  王坤带着大家戴上草帽,穿上救生衣,背上救生圈,开启第二轮巡坝。他们的任务是徒步巡查几处重点根石坝垛和水流顶冲区域——这些地方更是无人机此刻需要重点“关照”的对象,但仍需经验丰富的脚步和双手去实地触摸、探查。

  吴刘飞则承担更关键的空中监测任务。在班里树荫下,他再次操控起无人机。伴随着熟悉的嗡鸣,这只“钢铁蜻蜓”飞向预定好的巡查路线,对重点区域进行更细致、更低空的盘旋观测。烈日刺眼,他眯着眼紧盯着屏幕,操作杆被晒得微微发烫。“多飞几遍,多角度看看,特别是那些人工难走、视角受限的点位,得替大家把眼睛放亮些。”他专注地调整着角度。高清影像实时传回,坝坡、根石清晰可见。

  不远处的坝顶,大家巡坝的身影在烈日的蒸腾下显得模糊晃动。汗水顺着脸颊滚落,工作服的背部很快画出了深色的地图。“根石稳固,无险情!”这声音混着蝉鸣,是黄河岸边最朴实的报告。

  吴刘飞紧盯着电脑,他需要尽快将上午多次无人机巡航拍摄的图像、局部细节照片以及李班长他们巡坝的手写记录归整汇总到记录本上。汗水在鬓角晶莹,顾不上擦拭,只快速喝了几口水。他明白,数据的及时准确上报很重要,但自己做好这份详实的现场记录,更是未来高效协作的基石BOB半岛。

  这个时段,另一组值守人员再次出发。这一次,他们的任务是拉网式抽查非重点区域的工程面貌------拔拔坝垛的杂草、捡拾坝垛的垃圾。这些活儿无人机也干不了,得靠一双双眼睛和有力的臂膀完成。草帽和反光背心下的工装湿了又干,结成汗渍的盐花。

  夜班人员老朱和小马与白班人员完成交接。李文军特意叮嘱:“水尺那边蚊子多,记得喷好驱蚊水再去。夜里湿度大路滑,要格外注意安全。”这是只有常年值守才懂的经验。

  吴刘飞仔细检查了无人机的电池和红外镜头,为夜间的补充巡查做好准备。“王科长,无人机夜间模式调试好了,关键区域和风险点我会定时巡航一遍,红外画面也能看个大概。”他汇报道。王坤看着无人机说道:“至少不用再像过去那样,担心摸黑巡视遗漏了什么死角。”有了无人机夜间巡航的补充,“守夜人”心里才更踏实一些。

  窗外,夜班人员的头灯光束已在远处堤坝有规律地闪烁。远处大桥的车灯长河与堤坝上微弱的夜巡光点,共同映照着这平凡却至关重要的守护之夜。不久,低沉的嗡鸣声划破夜空,无人机的航灯也加入了这守护的光点阵列。

  调水调沙的日子里,双井控导工程上每一个平安如常的日子,都是汗珠与科技共同浇灌的果实。

  科技并未取代脚步:计算机、无人机、智慧平台是强大的感知与辅助工具,极大地优化工作效率、规范了数据管理、减轻了劳动强度。但它们并没有让一线的脚印变浅——看水尺的坚持、巡坝查险的路径、维护工程面貌的辛劳,依然是烈日下最真实也最不可或缺的付出。科技与人力的结合,在此刻更显紧密。

  平凡人撑起不平凡事:从带队的科级干部王坤、承担关键空中监测任务的青年干部吴刘飞,到一线职工李文军、小陈、老朱、小马……正是这些驻扎在黄河沿岸的每一个名字、每一个岗位、每一份在酷暑中的汗水与坚持,灵活运用着手中的工具,织就了这套人机协同、“天上+地下”的安全网。

  当无人机划过高温的轨迹,鹰眼扫描着寂静的夜空,请不要忘记,正低头观测水尺的脖颈,那坝坡上被汗浸透的背影,那闷热值班室里专注记录资料的侧影。正是这些平凡身影在烈日下的坚韧,才让“无恙”二字成为这最常见的风景。

  郑新黄河大桥上的列车依然穿梭,奔腾的黄河水依旧滚滚东去。这份安宁的日常,由黄河沿岸的每一个班组默默守护,双井班也只是其中一个。他们在寻常的日子里,用汗水和智慧,共同书写着守护母亲河的担当篇章。(陈旭昭)